[2021 生技業界分享會在台大] 給對未來迷茫的研究生
很謝謝目前在台大當助理教授的同學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可以分享自身經驗。因為自己十年前剛從成大碩士班畢業也完全不知道未來該往哪個方向走,只能一路用剔除法的方式去找尋熱情所在,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幫助研究生們能儘早釐清未來的路。活動前其實自己對於這些題目有了滿多準備,後來想想乾脆將內容潤飾一下,貼上來幫助更多有機會看到文章的人。
1. 請你簡單的介紹自己的工作(包括一天大概是怎麼樣的行程,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藥廠研發人員的工作方式)
我在瑞典的AstraZeneca藥廠工作,屬R&D部門,做的是純研發。研發領域為CRISPR DNA編輯技術,工作內容包含開發新的CRISPR technology,還有應用此技術治療遺傳性疾病。
工作時間大概是朝九晚五,但公司完全無打卡制,全憑自己生活習慣來安排工作時間,但一天扣除午餐就是八小時工作。綜觀我一天的工作內容,每天總是有一個以上的會議要開、或是有不同部門舉行的seminar要聽。會議中間自己安排實驗,或安排與同事討論實驗的時間。若同時沒有會議跟實驗的空閒時間就是做些行政工作或雜事,比如說公司會有一些課要上,要花時間整理data,寫電子實驗紀錄本,看文獻等等。很多瑞典人的習慣是早上跟下午都有短暫15-20分鐘休息喝咖啡的時間(他們稱之為Fika),但我沒有這個習慣,跟同事聊天培養感情通常就是在實驗室,不然就是週末約出去騎車、釣魚或是爬山。
2. 業界工作需要念博班嗎?
我認為在業界做研發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很多時候有相關經驗會比博士學位重要。同樣是五到七年的時間,就看你是要把這段時間拿來換相關工作經驗,或是拿來念博士,對我來說念博班只是精進某個專業的其中一條路。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喜歡研發或某個研究領域,花些時間想想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而博班只是達成你目標的一個手段。當初我剛從成大碩士畢業也不知道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在哪裡,但我能確定的是我當時絕對不會想念博士班,我知道自己不能忍受像成大博士班學長姐過的生活,所以用刪去法先剔除了博士班這條路。為了釐清自己喜歡的領域,我到了另外兩個不同的地方去當研究助理,研究的方向完全不同,一個是在高雄長庚做口腔癌相關研究,看了很多病理切片,也收了很多臨床samples,雖然當時進行的研究內容還算有趣,也學了一套臨床等級的組織染色方法,但我很不喜歡醫院內的研究風氣,就毅然決然離開。直接從高雄上台北中研院去碰另一個我完全沒有經驗的領域,蛋白質結構。做了一年半後發現,雖然對怎麼長蛋白質晶體有所了解,但如何用電腦程式解結構,對當時的我來講真的算是另一門專業,隔行如隔山,從頭學起太困難了,當時的老闆有嘗試過想教,但我連最基本的Linux程式語言都不會,更遑論要在短時間內學結構,當時挫折感很重、也對coding完全沒興趣。後來剛好有業界來挖角,該公司剛好是做我在成大碩班已經很熟悉的抗體藥物,就直接跳到業界,回去做抗體assay開發,一做就是四年。就算做了那麼長的時間還是激不起我的興趣,這時候離我成大碩士畢業已經整整八年,我花了八年時間在找有興趣的領域還是找不到。後來到瑞典AZ工作,接觸到CRISPR,我才知道所謂對研究有熱情是怎麼一回事,也才決定若是有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博士班,絕對就是CRISPR了。
總結是,我建議不要為了工作而去念博士,而是要因為你真的想念、真的對該領域有興趣才去念,唸出來後再來考慮工作的事才比較不會後悔。
建議:多去看公司的職缺廣告,你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職缺是「招PhD做相關研究的人,或是有4-5年相關經驗的碩士」。
3. 可以請你比較台灣和其他國家業界工作的差異?
這個題目很廣,但我大概可以分下面兩種方向來回答:
文化
台灣:上司對下屬及學長姐制很明顯。舉個較偏激但卻實際的例子,我在前公司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隔壁組的主管在大聲怒罵底下的研究員。
瑞典:很平,可以直呼上司名字。公司風氣也很鼓勵所有人發表意見,即便是指進來公司沒幾天的菜鳥,所有建議都會受到重視。也有注意到即使是不好的意見,他們也會先以鼓勵的話開頭,像是:「我覺得你的想法很有創意,但如果…我覺得可能會更周延。」類似這樣的句型,絕對不會直接收到批評。
研發規模
台灣沒有大型藥廠,有的話就是生技公司,通常規模較小,幾乎沒有包辦從研發到製程或臨床的生技公司或藥廠。舉我前公司為例,台灣只有研發部,研發後的生產到臨床部門都在美國。歐美就很多大型藥廠。
4. 你對業界生活有哪些喜歡和不喜歡的點
喜歡:資源多不需要擔心錢。進好公司會容易遇到很多很優秀的人才,像我公司同事有從美國麻省理工或是英國劍橋畢業的,我非常享受跟他們一起討論實驗、在實驗室一起腦力激盪的時光。在大藥廠工作也非常能訓練一個人溝通協調跟合作的能力,因為總是需要跟不同部門、不同組的同事合作。
不喜歡:對於題目選擇的自由度比較小,只要公司覺得沒有前景就不能做。分工細,一個人通常是負責一個計畫的一部分,就比較沒有自己能幾乎負責整個計畫的情況,像是如果我有一個很愛的計畫,當我負責的部分做完了就得放手讓其他人接手。也因為分工細,比較沒辦法學到新的技術,因為總是有比你更會這項技術的同事會去負責。但若有真心喜歡的領域想進一步發展,若是上司同意可選擇內轉的方式轉調到其他部門工作。
5. 業界需要什麼樣的軟實力?會建議從研究生時期就開始培養?
- 快速看文獻與整合文獻的能力(這其中包含了英文能力)。讀越多、懂越多,可以幫助自己越早釐清是否喜歡做研發,喜歡學界或是業界的環境多一點,或更甚是喜歡怎樣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試了之後發現自己真的非常討厭看paper,就得認真考慮你是不是真的適合走研發了。因為不管是業界或學界都必須大量閱讀文獻,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多看文獻也能培養找問題、問問題與獨立思考能力。推薦彭明輝教授的書籍:研究生生存手冊
- 簡報能力。建議研究生把每次的progress report當成是重要的上台報告的機會,如何化繁為簡、如何解釋data的能力相當重要。
- 溝通能力,與其他同事討論專業領域的能力,這對於工作跟會議上取得話語權相當必要。今天的分享會裡有提到是否需要良好的社交能力?我的觀點是,就我觀察公司裡最有人緣、大家都很喜歡的那些同事,他們不一定花很多時間在所謂的社交(跟同事一起吃午飯、一起吃下午茶等社交活動),但他們一定是一群專業能力很好,很樂於教導同事,也很願意花時間分享自己專業的人。所以你只要懂得跟人合作、並且在同事需要的時候主動提出幫忙,普遍都能受到同事的喜愛。請記得,專業能力永遠大於社交能力。儘早釐清自己的技能,與職場生存技能,推薦大人學的課。
- 寫好的email的能力。這點我在分享會忘了提,但在業界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寫好的email能力比你想像的還重要許多,一封email寫得好不好,甚至會影響到對方願不願意回覆與幫忙你。推薦參考書籍:要抄,就抄最強的英文Email
- 完整交接工作的能力。不管是在業界或學界工作,我發現做好完整的交接真的非常重要,尤其在業界,當一項計畫是由不同團隊負責不同部分,每個時期不同團隊要參與的時間也不一樣,如何用很有組織的方式將你自己做的成果完整且清楚的交接給其他人就變得相當必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能力?不仿想像一下,今天如果你正在放年休,已經大約三個禮拜沒進辦公室,有個同事突然訊息你說他急著找一對primer,他知道你有,但你因為放假放太久已經差不多忘了東西放哪,即便如此,你還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人不在辦公室就能指示你同事找到他想要的東西嗎?當一個人參與的計畫或實驗一多,很多時候會遇到東西找不到,或當要用的時候得花很多時間找,這就牽涉到你平常是否有習慣將實驗品項有組織的文件化,開個電腦就知道東西放在哪裡。
6. COVID-19對於找工作的影響?
對於藥廠來說,人力需求反而是增加的,較不受影響。公司為了因應COVID-19檢測反而增開了一個30人左右的小組負責做檢測。就我所知其他部門的teams招新人也不太受影響,直至目前為止AZ都還沒有過因為COVID-19資遣員工的事發生。
7. 業界薪資滿意度?
據說這個問題滿多研究生好奇,也謝謝我同學目前在台大當助理教授分享他的年薪大約是百萬台幣出頭,那在瑞典呢?我的薪資基本上每個月1/3是先拿去繳稅了,剩下實拿的一年加總也大約是百萬台幣出頭,雖然北歐物價高,但其實人生當中的大筆花費,像是買房子或養小孩,在北歐都比在台灣容易得多。瑞典房價比較平易近人,雖然我沒小孩要養,但若有小孩,基本上他18歲以前都是政府在養。所以目前薪資對我來說還能過得滿好,加上先生也是在同一個藥廠工作,這樣的雙薪對我們來講已經很夠了。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