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PhD學位前最好要知道的20件事 – 1 [From Lucy Taylor, Nature]

前幾天在一位母校的前副校長 – 古森本教授的臉書中看到一篇分享文章叫做”Twenty things I wish I’d known when I started my PhD”,覺得非常受用,尤其是對剛要開始漫長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同時也結合一些之前自己在台灣學術界、業界工作的經驗以及在瑞典學術界的觀察,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未來要攻讀PhD的自己能時時借鏡與反省,也希望未來在寫第二本碩士論文、或博士論文時能夠參考。

一直以來在台灣,甚至到了瑞典的主要工作或研究領域都是生物相關,在這十多年的經驗裡一路上並不是那麼順遂,甚至在台灣唸碩士的那兩年期間可以說是用眼淚換來的。辛苦雖辛苦,但也是事後才了解,一樣的成果其實可以參考前人的經驗或方法來免去讓自己直接用肉身擋荊棘,甚至當初如果早點知道這些,研究生生活或許可以順遂一點。

 

1. Maintain a healthy work–life balance by finding a routine that works for you. It’s better to develop a good balance and work steadily throughout your programme than to work intensively and burn out. Looking after yourself is key to success.

學習如何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你可能會認為這句話在華人社會裡可能只適合寫進教科書。試想,拿博士學位期間那些排山倒海的壓力,除了因為實驗量大到導致身體無法負荷,恐怕心理上的壓力才是壓垮瀕臨崩潰博士生的最後一根稻草。心理上的壓力有來自工作內容、學術界內的社交與人際壓力等,即便這些鳥事無可避免,學習如何利用其他方式排解壓力、暫時放空自己,維持身心靈平衡恐怕才是帶領你穩扎穩打拿下博士學位的不二法門。很多人說在台灣工作免不了就是爆肝,但很幸運的是我來瑞典前的那份工作即使是研發,公司的其中一項優良文化就是“準時下班”,以至於來瑞典後面對學校教授或博士生往往都因為家庭因素而下午三四點就離開,倒也不覺得奇怪,研究進度依舊如期地進行著。這裡我想推薦一本書叫做“How to win at college”(繁體中文版叫“深度學習力”),作者Cal Newport在書中許多章節提到,有些學經歷非常優秀的學生都是懂得如何擅用有限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2. Discuss expectations with your supervisor. Everyone works differently. Make sure you know your needs and communicate them to your supervisor early on, so you can work productively together.

儘早跟指導教授討論你對論文題目的想法與期望。念到博士學位,代表你已經有部分能力可以決定論文題目的研究走向,而不是像個碩士生一樣有人早已幫你規劃好研究藍圖,所以定期跟教授討論想法非常必要,對於提早拿到研究資源也很有幫助。這點我目前也在積極實行中,雖然目前在瑞典只是唸碩士,但因為爭取到的題目是當初教授願意付薪水聘人的新題目,現在才正在起步階段,所以我強迫自己至少每兩個禮拜要去找教授討論一次,也確保未來所要用到的耗材、藥品與儀器能夠在規劃實驗前就先到位。

3. Invest time in literature reviews. These reviews, both before and after data collection, help you to develop your research aims and conclusions.

投資時間在大量閱讀文獻上,絕對對你的研究主題及結論大有裨益。文獻閱讀到底有多重要,在彭明輝教授的「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一書中有大量篇幅在講這件事(非常推薦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生一定要看),簡而言之,閱讀文獻除了可以防止你浪費時間與資源重複別人做過的研究、還可以訓練自己透過交叉閱讀相同主題的文獻而找到其他人的研究盲點,近一步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找出新的研究方向。彭明輝教授甚至還建議只有兩年時間的碩士生,至少花上一年時間投資在閱讀文獻上,避免像無頭蒼蠅一樣埋頭苦幹,而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答案。

4. Decide on your goals early. Look at your departmental guidelines and then establish clear PhD aims or questions on the basis of your thesis requirements. Goals can change later, but a clear plan will help you to maintain focus.

越早決定研究目標越好。

5. “I don’t need to write that down, I’ll remember it” is the biggest lie you can tell yourself! Write down everything you do — even if it doesn’t work. This includes meeting notes, method details, code annotations, among other things.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一種經驗是,當下認為不過就是個小實驗,或是跟老闆討論該怎麼進行計畫後認為自己一定可以記得住,所以沒有記下來,但過一陣子後需要用到這些資訊時,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沒有隨手記錄的習慣,除了會讓自己因為錯誤的記憶導致誤植實驗數據,也會有實驗無法再現的風險,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論實驗成功與否,當下的所有數據,包含使用的藥品名、藥品批號、甚至該藥品是什麼時候第一次開啟、經過誰的手分裝、分裝日期等等,全都必須詳細記錄在案,以便自己或他人實驗發生問題時,提供日後追蹤、trouble shooting的管道。目前待過的實驗室中(在台灣有待過成大、長庚醫院、中央研究院與外商藥廠,在瑞典則是目前的哥德堡大學),我遇過管理實驗室內資訊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目前所在的哥德堡大學,現在的實驗室老闆用的實驗紀錄系統是Windows的OneNote,透過學校的VPN限制只有實驗室成員的帳號可以進出server外,在系統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Lab book資料夾,但只要是系統內的成員,就可以擁有所有權限觀看別人的Lab book,不僅實驗室內的一切資訊公開透明(甚至還包含實驗室經費申請這種重大資料都可以看得見),大至所有的耗材、藥品庫存量,小至細胞房何時進行清潔、實驗室成員第幾個禮拜放假都一目瞭然,讓每個人只要登入系統就可以開始工作。另外實驗室老闆還創建一個Telegram的群組,任何需要交辦或是要馬上聯繫的緊急事件都可以在用群組聯繫,有時候一整天即使因為忙翻沒辦法跟其他人面對面討論,都還是可以利用這些管道做好所有需要溝通的事。

6. Organize your work and workspace. In particular, make sure to use meaningful labels, so you know what and where things are. Organizing early will save you time later on.

將你常使用的工作區域整理、組織得有條不紊,會讓你的工作效率最大化。十年前在成大當研究生時,很幸運的可以自己擁有一整條bench、不需要跟別人共同使用,當時因為區域所有權只有自己,所以實驗工具或耗材即使亂放,只要自己找得到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一直到五年前第一次進藥廠,在業界工作/做實驗往往需要跟同事share區域,如何讓所有人一目瞭然知道工具與耗材放哪,最大化工作效率就需要清楚的標示。很幸運的是因為在前公司歷經過一次公司搬遷至另一個地點,我跟另一個同事就被指派負責某特定細胞房的管理工作,包含儀器放哪、耗材與工具採購、放置,全都可以讓我們全權決定,當時就學會了不少管理技巧。

7. It’s never too early to start writing your thesis. Write and show your work to your supervisor as you go — even if you don’t end up using your early work, it’s good practice and a way to get ideas organized in your head.

寫論文這種事,永遠都不會太早。將一件事完整且有系統性地寫下來往往是組織整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在撰寫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或工作是否還有空缺需要補齊。

8. Break your thesis down into SMART (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and timely) goals. You will be more productive if your to-do list reads “draft first paragraph of the results” rather than “write chapter 1”. Many small actions lead to one complete thesis.

將你的論文分成五個目標來撰寫,分別是: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levant and timely。分別草擬出每個不同研究結論的第一段,往往會比每次都從第一章開始來得有效率。

9. The best thesis is a finished thesis. No matter how much time you spend perfecting your first draft, your work will come back covered in corrections, and you will go through more drafts before you submit your final version. Send your drafts to your supervisor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最好的論文就是「完成的論文」,但如何讓自己的論文完成度達到近乎100%可以由不斷的潤飾草稿做起。

10. Be honest with your supervisor. Let them know if you don’t understand something, if you’ve messed up an experiment or if they forgot to give you feedback. The more honest you are, the better your relationship will be. Helping your supervisor to help you is key.

對你的老闆誠實,讓他們知道你不懂的任何事。這件事說來簡單,但實際上做起來要順利的話,前提是要有個能接受你搞砸實驗的老闆XD 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願意講,而是老闆完全無法接受學生不小心搞砸實驗(話說回來,誰不想每次實驗都成功?)不過盡可能地對老闆誠實還是好的。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後面那句:「幫你的老闆知道要怎麼幫助你」,當你有個非常願意幫忙你,但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的老闆時,任何細節坦誠以對讓老闆知道他該在什麼點上盡量幫助你。否則,找個可靠的學長姐幫忙或許會有效率一點。

(待續)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